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十六届“读者大会”在重庆图书馆启幕。
\n“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今年5月,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的颁奖礼现场,青年作家刘楚昕用这样一句话作为了自己获奖感言的结尾。当时,他讲述的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国人。
\n7月25日,这个总是把“普通”挂在嘴边的文学青年来到重庆,聊起了自己和阅读的故事。
\n当天,由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指导,中国出版集团倡导发起的全民阅读推进活动第十六届“读者大会”在重庆图书馆举行。
\n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学者赵冬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青年作家刘楚昕等知名作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阅读、共品好书,带领广大读者享受阅读之美。
\n据介绍,“读者大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始终与全国书博会相伴。今年第33届全国书博会在重庆举行,“读者大会”也来到了山城同广大书迷见面。
\n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在现场分享。
\n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最新的散文集名叫《去有风的旷野》。在本次“读者大会”现场,他就以这本书跟读者们聊起了有关阅读的一个“反思”。“这本《去有风的旷野》出版时,我曾和编辑有过争执……”阿来说,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但在自己的坚持下,书里没有加入任何一张照片。
\n“并非没有图片可以用,我手里人文古迹、生态世界、地理气象的照片很多,但我依然坚持不用图片。”阿来说,原因是在自己看来当下已经是一个过分依赖图片、音视频的时代。“我们正在忽略从抽象文字建立起来的想象世界的能力。”阿来说,这是需要反思的。“大量用图其实也是在消解文字的力量。”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要做文字的信徒。
\n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在现场分享。
\n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身份是,他曾负责过三星堆遗址5、6、7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于是,在本次“读者大会”现场,他带来的分享主题是为三星堆“辟谣”。
\n“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三星堆不敢再挖了,这其实对我们在考古发掘一线的人来说,最无语。”黎海超笑言,当下他们最大的苦恼不是不敢挖,而是人太少,不够用。“为什么三星堆目前出土的黄金面具等物品,都被砸得很碎?象牙是从哪里来的?”黎海超说,这才是大家真正应该关心的。
\n还有,“大家都爱问三星堆文明到底和外星人有没有关系?”黎海超首先肯定地说,“没有关系!”继而,他进一步解释,大家再去三星堆可以关注一下那些正面看上去很像外星人的人像,“他们的耳朵下面都有一个小凸起,“这显示他是戴着面具的,而并不是大家想的本来就长得像外星人的样子。”
\n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在现场分享。
\n在现场,曾多次来到重庆的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再次谈及故宫、阅读和重庆这3个关键词。他首先提到的是《四库全书》,“抗战烽火中,它曾是南迁文物之一,来到过重庆……”祝勇说,《四库全书》很好地证明了文字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当下这个图像时代,阅读和文字还能否像历史上一样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我认为,有待阅读者和书写者共同努力。”
\n此外,祝勇还在现场透露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因此,国宝《清明上河图》有望再次走出库房同广大观众见面。
\n在“读者大会”现场,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同青年写作者刘楚昕展开对谈。
\n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和青年作家刘楚昕对谈中,日常阅读时如何选书成了一大热议话题。
\n刘楚昕坦言,其实自己日常也刷短视频,并且这也让自己收集到了不少“关在书斋里看不到”的创作素材。“比如我刷到过一位年轻人记录的父亲临终时的视频,这是作家很难接触到的,和书本带来的体验也很不同。”
\n当被主持人问到日常如何选书阅读时,刘楚昕笑着说其实自己比较“功利”。“我(阅读的)目的性很强,比如对提升写作水平有用的我就看。”他同时举例说,如果一本书需要花一年时间才能看完,自己就会觉得值得选。
\n青年作家刘楚昕在现场分享。
\n对于阅读,刘楚昕表示,自己想套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话,“就像‘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想读书就总会想到办法。”
\n“我也觉得大家在阅读的问题上不必如此焦虑。”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也表示,大家没必要逼着自己快速读完一本书。“读书没有KPI,有些书读得下去就读,读不下去就放下,大家也不需要有愧疚感。阅读不需要卷,可以放松一点。”
\n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邹飞 实习生 张凯盈 魏则霖股票配资网首页
广源优配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